看东方新闻网,打造新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看东方新闻网

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减负增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16
摘要:法制网首页>>学生减负难题如何破解 刘庆峰代表建议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减负增效发布时间:2021-03-16 10:04 星期二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资料图片)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晓磊 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今年

法制网首页>> 学生减负难题如何破解 刘庆峰代表建议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减负增效发布时间:2021-03-16 10:04 星期二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减负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资料图片)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晓磊

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学生家庭作业超标情况严重,班主任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

面对过重的作业和教学任务,学生和老师的减负愿望都非常强烈。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人工智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帮助老师批改作业、降低学生无效重复练习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工作,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生作业负担重老师教学任务重

报告显示,超过四成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全部家庭作业时间超标,两成四年级学生仅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就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家庭作业总时间。对班主任负担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班主任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减负愿望强烈。

刘庆峰发现,事实上,过多的作业中,有很多是不必要的。科大讯飞在承担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课题时,对35亿次答题记录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日常作业中60%的题目为低效重复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作业负担重,还是作业的低效重复练习,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解决。

刘庆峰介绍说,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实现了教育全场景关键技术应用由0到1的系统性突破。基于公式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突破,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批改数理化作业,还能进行中英文作文等主观题批改;基于能力画像和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学生精准找到薄弱环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个性化作业,减少无效重复训练。

“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一套同样的练习题给全体学生使用,借助于人工智能,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推送练习题,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和提升成绩。”刘庆峰说。

助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刘庆峰对于人工智能提升教育质量的描述,并非是设想,而是已经被证实了的成果。

该技术在安徽蚌埠全面应用后,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面向蚌埠市1432位教师跟踪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因材施教系统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教师在规模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前,准备一次公开课平均需要10.47小时,而在规模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仅需要6.93小时。也就是说,该技术可以帮助老师减少33%的公开课备课资料准备时间。

同时,在规模化使用该技术之前,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为1.68小时,规模化使用之后,同样的工作只要用0.55小时就能完成,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让老师减负后有精力关注孩子身心发展。此外,因材施教系统还能帮助学生降低49%的无效重复练习,使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减少焦虑情绪,培养创造力。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分数依然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这是现实情况。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因此而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参加体育锻炼、进行艺术培养、参与创新培训等,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庆峰说。

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刘庆峰认为,结合当前的试点情况看,以地市、区县为单位,全域统筹推进技术、教研、资源、管理一盘棋的新模式,是当前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佳方式。

据介绍,2020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引入因材施教系统,已初具成效。

刘庆峰建议,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区域智慧教育系统性创新工作指导,加大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作用,落实减负增效,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工作。

“教育部可以支持打造智慧教育示范省,从教育资源上给予指导和支持,总结区域智慧教育系统性创新成果,推广区域统筹建设的成功经验,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教育优质均衡。”刘庆峰说。

责任编辑:胡建霞8457748

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减负增效

责任编辑:看东方新闻网

看东方新闻网独家出品

为您甄选最优精品微信内容,时时更新!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8355号 邮箱:看东方新闻网
客服QQ:看东方新闻网